有一種茶歷經(jīng)數(shù)十載,仍是綠茶界當(dāng)之無愧的C位。
明代被稱為“六(lù)安瓜片”
清代稱為朝廷貢茶
建國后作為國品禮茶
現(xiàn)今“中國十大名茶之一”。
都說綠茶是“明前茶,貴如金”,但六安瓜片卻偏偏不愛明前愛雨前,不求芽嫩味鮮,只求香高味濃。
所以,六安瓜片究竟有什么名頭值得冠上各種稱號呢?
獨特的生長環(huán)境
六安瓜片日照輻射總量平均116.6/平方厘米,
初霜期1月3日前后,
終霜期3月26日前后。
相對濕度常年在80%左右,
水質(zhì)良好,土壤呈弱酸性,
PH值5-6.5之間。
光照、水質(zhì)、土壤、濕度等等也是促使六安瓜片成為名茶的原因之一。
采摘講究
每逢清明時節(jié),春天“鮮嫩”的綠茶們爭相亮相,唯獨六安瓜片,這位綠茶界隱藏的大佬,不緊不慢地壓軸登場!
每逢谷雨前后,茶農(nóng)便開始忙碌起來,進行采摘,采摘時舍去嫩芽,只取二、三葉,與其他綠茶不同,六安瓜片去“嫩”留“壯”。
世界上所有茶葉當(dāng)中,六安瓜片是少有的無芽無梗的茶葉,由單片生葉制成。
去芽,保持單片形體且沒有青草味;去梗,確保茶味濃而不苦,香而不澀。
壓軸登場的“大佬”當(dāng)然與眾不同,不在明前采,要等到清明之后、谷雨之前采摘。多經(jīng)歷了一個清明時節(jié)的蟄伏,只取壯葉,經(jīng)過特殊的工藝,形成了香高味濃的獨特韻味。
特殊的工藝
種茶有道,制茶亦有道。
采摘、扳片、毛火,小火、老火……眾多制作步驟中,“拉老火”是烘焙六安瓜片時最為“壯觀”的步驟。
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,對形成特殊的色、香、味影響極其大,老火要求火溫高,火勢猛。在160℃-180℃高溫烘焙150次以上,兩人來回抬籃,邊烘邊翻,方可炒出茶香。
滋味獨特,香氣宜人
當(dāng)?shù)厝?,?xí)慣性抓一把瓜片,放在杯子里一泡就是一整天,在綠茶中可真是特立獨行的存在??!
六安瓜片品種
六安瓜片的外形,似瓜子形的單片,自然平展,葉緣微翹,色澤寶綠,大小勻整,不含芽尖、茶梗,清香高爽,滋味鮮醇回甘,湯色清澈透亮,葉底綠嫩明亮。過去根據(jù)采制季節(jié),分成三個品種:
提片:谷雨前提采的稱“提片”,品質(zhì)最優(yōu);其后采制的大宗產(chǎn)品稱“瓜片”;
梅片:進入梅雨季節(jié),茶葉稍微粗老,品質(zhì)一般,這段時期采制的稱為“梅片”。齊山瓜片分1~3等,內(nèi)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級8等。
六安瓜片的影響力
“天下名山,必產(chǎn)靈草,江南地暖,故獨宜茶.大江以北,則稱六安“。這是明朝茶學(xué)家許次紆繼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之后,中國又一部茶葉名著《茶疏》開卷的第一段話。隨后,到了清代更是開啟了百年貢茶的歷程。
在20世紀已經(jīng)被納入“中國十大名茶”。2008年,六安瓜片綠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項目。
以上圖片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,侵權(quán)聯(lián)系刪。
如此受待見的茶,在中國茶史上實屬罕見。加上產(chǎn)量稀缺,工藝尤為繁復(fù),所以真正喝過的人并不多。
所以綠茶界隱藏的“實力大佬”一一六安瓜片你是否喝過呢?感覺怎么樣?